你可能聽說過這樣的故事:一家初創企業拿了創業 資助,結果錢花完了專案卻沒落地,最後連創始人自己也消失不見了。可見,在香港,創業資助從來不是簡單的“撒錢”遊戲,而是一套涉及資金、資源、政策支持的立體化生態。創業者如果只盯著現金數字,反而容易錯過那些藏在條款裏的“高營養”,比如香港Digi B Solution等機構提供的“資金+服務”套餐。香港的創業資助體系就如同一座“自助餐廳”,不同專案對應不同“套餐”。比如,政府推出的“BUD專項基金”最高可資助100萬港元,但要求企業將資金用於拓展內地或東南亞市場;而Digi B Solution的“中小企業加速計畫”則更靈活,既提供最高200萬港元的無抵押貸款,又配套市場調研、品牌設計等服務。關鍵在於,創業者能否根據專案階段和需求,選擇最合適的“套餐組合”。但想真正吃透香港創業資助的“營養”,創業者需要掌握兩個“吃法”。一是“精准配比”,即根據專案類型匹配資助計畫。二是“資源深挖”,即充分利用資助計畫的附加價值。比如,Digi B Solution的資助專案會要求企業參與其定期舉辦的行業峰會,並開放與500強企業合作的機會。這些資源如果單獨購買,成本可能高達數十萬港元。
如何真正吃透香港創業資助的“營養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