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手是什麼?
媽媽手常見於產後或長期重複使用拇指與手腕的人,典型感覺是拇指根部刺痛、握力變弱或轉動時有卡卡聲。這種不適多半來自腱鞘發炎,日常抱嬰或反覆開罐、拿手機都可能誘發。了解成因能幫你在生活中更有意識地保護雙手,減少惱人的疼痛。
如何溫柔呵護媽媽手?
先從日常小改變做起:抱嬰時交替左右側、提重物靠近身體、選用有肩背支撐的背巾或手推車,能把重量從拇指分散出去。簡單伸展每天幾回——拇指貼掌心向外拉長、手腕順時針逆時針畫圓、握拳放開再伸直拇指——每次 30–60 秒,溫和就好。若感到急性腫脹,可短暫冷敷並戴護腕支撐;慢性僵硬時用暖敷促進血流。必要時尋求物理治療或專科評估,及早處理比硬撐來得智慧。
用熱情與歡笑迎接每一天
面對媽媽手,保健之外,心情也很重要。把不舒服當作提醒自己放慢腳步的信號,用幽默化解壓力:寫下「今天手又罷工了」的小趣事,和朋友分享一笑,壓力就會少一半。安排每日小確幸—泡杯熱茶、聽首喜歡的歌、和孩子做五分鐘的親子遊戲—這些都能調節情緒,讓你用更輕鬆的姿態照顧家庭。溫柔的照顧加上快樂的心情,會讓媽媽手不再只是一個問題,而是生活裡可以被善待的部分。
